学校首页
  • 首页
  • 机构及职责
    1. 人事处工作职责
    2. 部门领导
    3. 机构设置
    4. 师资力量
  • 服务指南
    1. 人才工作
    2. 职称工作
    3. 师资培训
    4. 人事管理
    5. 工资福利
    6. 社会保险
  • 政策法规
    1. 人才工作
    2. 职称工作
    3. 师资培训
    4. 人事管理
    5. 工资福利
    6. 社会保险
  • 下载专区
    1. 人才工作
    2. 职称工作
    3. 师资培训
    4. 人事管理
    5. 工资福利
    6. 社会保险
  • 通知公告
    1. 人才工作
    2. 职称工作
    3. 师资培训
    4. 人事管理
    5. 工资福利
    6. 社会保险
  • 工作动态

教师故事

    教师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故事  -  正文

    【2023年“最美教师”事迹展示】(六)刘轲:坚持科学前沿探索引领,坚信产业化研究协同育人

    发布时间:2023-09-15    作者:路畅    浏览次数: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建设高素质教职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职业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5月,学校教师工作部会同机关党委、学生工作部、后勤保障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启动了首届“最美纺大人”评选活动,其中专任教师类继续延用“最美教师”荣誉称号。此项活动不仅整合了往年各类奖项,同时增加了行政管理和实验技术类型的评选,实现了学校所有岗位全覆盖,形成了人人即可报,人人可争做的良好氛围!

    经个人申报、院部推荐、资格审核、网络投票、组织评审、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审定,决定授予王洪山等10人为武汉纺织大学2023年“最美教师”荣誉称号,授予王晶等9人为武汉纺织大学2023年“最美纺大人”荣誉称号。

    荣获2023年“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是:数理科学学院王洪山、马克思主义学院喻学林、化学与化工学院夏明桂、伯明翰时尚创意学院李万军、经济学院吴英、 技术研究院刘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静、外国语学院吴卉、体育部陈茜茜、艺术与设计学院何媛媛。

    今天介绍的“最美教师”是技术研究院刘轲老师:


    11年科研教学实践,他勇于探索科学前沿,坚持产业化研究协同育人理念。他长期从事纤维基过滤分离材料基础及应用研究,带领团队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研究。他培养了20余名硕士研究生,授权70余项发明专利,获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纺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先进功能材料等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他相信在“立地”的产业化研究和“顶天”的科学前沿探索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

    刘轲,1984年生,武汉纺织大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武汉纺织大学“阳光青年拔尖人才”,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博,日本德岛大学智能力学系统工程博士。长期从事纤维基过滤分离材料的应用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已在Adv. Funct. Mater. Appl. Catal. B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一、建“卡脖子”攻坚克难的钢铁团队

    刘轲刚到学校工作时,思考如何能够将纳米纤维材料产业化,并将其应用到关键技术领域。在对过滤分离及行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剖析之后,了解到我国在生物医药、微电子制造等终端的高精度分离环节,只能依赖国外进口的高端过滤分离材料。他决定向陌生的过滤分离行业进军,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所需的高端过滤分离材料定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行“顶天立地”科学研究的新思路

    新时代,科学技术成果更新换代加快,创新愈发困难。尤其对于一心进行产业化的研究团队的每个人来讲,兼顾产业化研究和紧跟国际前沿始终是一个十分敏感和难以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个难题,刘轲不断大胆尝试,潜心钻研;因为在他脑海里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化研究不应是过时的,不应该与国际前沿成为对立面,反而广泛的市场需求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源泉,而成功的关键在于研究者们是否能够准确提炼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特色应用问题。

    三、执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任何成果的产出都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他带领年轻老师和研究生深入武汉、广东及山东企业生产第一线,在生产车间开展产业化技术研究,疫情爆发的三年,对产学研和成果转化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不仅要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任务分配和节点化执行,而且要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赶赴生产车间,通过了解现场具体问题,快速制定解决方案,提高产业化研究效率。

    四、走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的新道路

    在学校工作的近11年,刘轲十分注重学生的培养,形成了将研究生的培养融入到产学研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理念。刘轲没有将研究生培养局限在教学课堂和理论文献中,而更多地融入到行业对纤维过滤材料的需求剖析中。根据需求,带领学生进行可行性分析、实验方案制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厂的放量制备关键工艺研究,树立学生产业报国思想,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成就感不只是来自于实验室研究和发表几篇论文,更多的是来自于产出被市场接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后的自信和自豪。



    近11年间,他培养了20余名硕士研究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纳米纤维过滤分离材料的结构创新、性能创新及应用创新的融合研究中,致力于解决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在产业化融合研究的同时,也衍生出大量的创新性研究素材,据此申请了90余项发明专利,已授权70余项,平均每个毕业的研究生都拥有3-5项授权发明专利;获得湖北省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多项科技奖励,拥有这些成果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到天马微电子、泰鹏环保及维晨科技等合作企业工作,更好地为高新产业技术创新贡献力量。



    上一篇:【2023年“最美教师”事迹展示】(七)吴静:春风化雨育人才,锐意进取做科研

    下一篇:【2023年“最美教师”事迹展示】(五)吴英:潜心深耕教学一线 矢志不渝育人初心

    友情链接: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省人社厅 人才招聘系统 职称评聘 人事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一号     邮政编码:430200    电话:(027) 59367479  E-mail: rsc@wtu.edu.cn

    • 官方微信